close

  無限雜思
  劉洪波專欄
  又到公考時節。浙江省率先傳來報名數據,報名人數27.34萬人。而去年,這一數據是36.34萬人。相比之下,減少1/4。在多年節節攀升的報名狂潮後,今年的公考報名大幅下降了。還不知浙江的情況屬於個例,還是一個趨勢性的兆頭,但這就有點意思。
  有公考培訓機構負責人分析,這是因為“受去年以來的大環境影響”。去年以來的大環境是什麼呢?公務員隱性福利銳減,引致人們對公務員待遇前景不看好。這跟一段時間來的公務員輿情是合拍的。職位穩定,體面風光,還伴隨著“越升職越發財”的預期。現在,這些似乎有些靠不住了。
  我們在讀幾世紀前的國外文學作品時,“公務員”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形象。莫泊桑的小說、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中,被稱為“小公務員”的普通公務員都代表著命運的悲劇,大官則處在尊貴的位置。現代世界上,公務員身上的這種指徵已經消失了,很多國家講究職業平等,既不會使小公務員成為人生悲劇,也不會使大公務員成為尊貴的角色,更不會使從官到吏的全部公務員變成“利益均沾,大官尤甚”的行當。公務員與社會職業有著相當的收入,職業穩定要付出比其他職業更嚴格的道德和行為約束的代價,權力被相互制衡和社會監管。這才是權力的正道、吏治的正途。
  無庸諱言,在中國,公務員一度成了給人腐敗想象空間的行當。無論官和吏,位階有不同,權力有大小,收益有等差,但都可以上下其手。被查獲的腐敗分子往往憤憤不平,認為只是運氣差,“隔牆丟磚頭”,自己被砸中。沒被捉的卻不認為自己運氣好,而視獲得額外收益為正常。制度漏洞使其行事方便,視正常辦事為給辦事者的恩惠,而且因此覺得自己不如老闆有錢是分配不公;“高薪養廉”的理論提供了“掌權就該得高薪”的依據,“執政意識”孕育了“官員不能被虧待”的心態;“官員也是人”為劣行的自我合理化作了註腳,官員一面被配置著不受約束的權力,一面又用“公務員只是普通職業”降低官員的政治倫理水平。法紀不是被作為遵守的規則,而是引為不當行為暴露後表示“沒有明文規定”的源泉;“組織處理”往往不忍出手,“組織觀念”反而使醜行敗露的權力者有理由不主動請辭,而是等待來自官方的“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”。社會監督被就地消聲或“跨省抓捕”,“發現一起查處一起”則連官員帶著二奶招搖過市都不能發現。
  現在,這些現象似乎有轉變的跡象了,於是整個社會競奔官場而來的“宦情”也略有降低。但客觀而言,權力還遠遠沒有被關進籠子里,民眾還遠談不上對權力有足夠的看管,“情婦”的反水仍然比民眾的威力巨大。而公務員已經發出了撒嬌式的嘆息,如果耳根不硬,可能陷入“公務員職志不堅,誰來治理社會”的慌亂。
  其實,當上公務員就可得大利的想象只是動搖了一下而已,這種態勢能夠維持多久,大概還不乏人觀望。公務員的“正當好處”,還只剝離了部分,公務員仍然存在著一些未與社會並軌的福利,例如公費醫療,例如“集資建房”等。公務員職業的暈輪有所縮小,但並未消失。公考熱度可視為公務員真實收益的晴雨表,它降溫了嗎?或許有之,或許還根本沒有。什麼時候公考熱度相當於社會求職的平均水平,才是吏治上了正常軌道。不必擔心這樣就沒有優秀人才來治理社會,一個正常的共治型社會,原本也不需要天縱英才來擔綱公務,反而是不正常的社會,才津津樂道於掌權者的神明。(作者系長江日報評論員)  (原標題:[個論]劉洪波專欄:公考熱潮降溫了嗎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q96yqcnj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